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2023, Vol. 44 ›› Issue (01): 120-140.

• 科技战略与政策 • 上一篇    下一篇

知识“循环”了吗?——基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的知识依赖模式研究

  

  1. (1. 江苏大学 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2.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2400;3. 山东大学 蓝绿发展研究院,山东 威海 264209)
  • 出版日期:2023-01-10 发布日期:2023-04-17

Is Knowledge Circulated?: Research Based on Knowledge Dependence Mode of Regional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1. (1.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 Econom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2400, China; 3. Institute of Blue and Green Develop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264209, China)
  • Online:2023-01-10 Published:2023-04-17

摘要:

低碳技术清洁化转型的难度和方式与技术活动对不同知识源的依赖模式密切相关,但系统性的依赖模式研究较少。以 2006—2019 年中国 30 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 SDM)实证检验区域低碳技术创新对本地知识存量、省际知识溢出与国际知识溢出等知识源的依赖模式,并区分清洁与灰色两类低碳技术创新以探究知识依赖模式的可能差异。研究发现:(1) 清洁与灰色技术创新的时空特征与路径依赖模式相似,两类创新都具有明显集聚性,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核心向外辐射,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且各类知识源对两类创新的作用方向一致。(2) 两类技术创新对本地知识存量和国际知识溢出都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并对前者更为依赖。然而,两类创新又都受到省际知识溢出的显著抑制,使省际知识不能成为创新动能。(3) 本地知识存量与国际知识溢出对两类创新的作用具有替代性,表明与两类知识相关的经济活动是竞争资源的排斥关系。可见,围绕低碳技术创新活动,国内外知识与省际间知识之间都存在令人担忧的互为排斥现象,表明低碳技术知识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未形成。对此,需要中央到地方的共同努力,中央层面应加强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要素流动的国际协调,并承担改革国内束缚要素流动制度与建设跨区域治理机制的主体责任;东部沿海地区应积极融入国际知识循环,引领我国技术清洁化转型;中西部地区应主动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并尝试“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提升低碳技术水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