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学理论与方法
    贝尔纳预见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征 ——一个国际学术奖项的实证
    孙玉涛 曹 瑞 陈灵芝
    2024, 45(11): 3-15. 
    摘要 ( 13 )  

    美国占据世界科学中心地位已有近百年时间,且有继续保持下去的态势,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规律的传统观点受到挑

    战。我国要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探究世界科学中心的特征和转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章以国际学

    术奖项获奖者数量表征世界科学中心验证贝尔纳预言,从科学家跨国迁移、国际奖项的母国优势和国家获奖的累积优势三

    方面探究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机制。研究发现:1824—2020年,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方向是由英国至无中心状态再至美国,

    世界科学发展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未来可能呈现多中心发展态势,向贝尔纳预见的多中心方向发展;科学家的跨国迁移是

    推动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重要机制,国际奖项母国优势对科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存在显著差别,国家获奖奖项的累

    积优势不利于未来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美国之所以能长期保持世界科学中心地位,归因于其较强的人才吸引力与完善的

    学术评价体系。我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比例仍然不高,但是2002年之后态势向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美国技术封锁对中国政府创新激励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古鹏 杜 森 梁 艳 黄杜鹃
    2024, 45(11): 16-31. 
    摘要 ( 6 )  

    随着愈加严峻的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政策实施,美国实施的技术封锁在冲击了中国技术交易市场的同时,也释放了

    关键技术领域的指向信号,对中国政府的创新激励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分析美

    国技术封锁对中国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影响机制,并采用动态双重差分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美国技术封锁对中国政府创新激励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影响主要通过“冲击效应”和“信号

    效应”两种渠道传导到中国政府,进而刺激后者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和加快国内专利授权来努力突破技术封锁。该传导机制

    为我国精准评估美国技术封锁冲击,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激励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有利于我国高技术产业长

    远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技术攻关“举国体制”研究 ——以半导体技术攻关为例
    李慧敏, 穆荣平,
    2024, 45(11): 32-45. 
    摘要 ( 6 )  

    日本政府采用的“整合推进体制”“有机开发体制”“产学官合作”等研发体制,本质是一种技术攻关“举国体制”模式。

    对于日本技术攻关“举国体制”实施理念、运行逻辑和基本特征等,我国学界尚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基于日本技术攻关“举国

    体制”术语溯源和历史演进研究。构建了日本技术攻关举国体制“官产协调关系、产业协同关系、产学合作关系”三维分析框

    架,通过日本半导体技术攻关案例研究发现:在官产协调关系方面,政府统筹国家战略与产业技术协同攻关的作用举足轻

    重;在产业协同关系方面,构建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融通创新生态作用至关重要;在产学合作关系方面,国立科研机构和大

    学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突出。最后结合我国发展实际需求,提出政策启示:强化技术攻关模式与国家战略目标的匹配,动态

    调整技术攻关战略领域方向,提升统筹部署层级,分类提出支持方式和支持力度;统筹政府与市场关系,强化跨部门国家战

    略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强化旨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技术政策”的作用;综合考虑产业技术特性、技

    术路线确定性等诸多因素,选择适配的组织模式和实施方式;客观认识日本“举国体制”成功原因,注重基础研究和前沿引领

    技术创新布局和厚积薄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税收优惠政策对众创空间绩效的影响 ——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大样本数据实证研究
    徐示波, 仲伟俊
    2024, 45(11): 46-60. 
    摘要 ( 4 )  

    中国政府2019年首次对众创空间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改变了以往“重财政、轻税收”的政策主基调,但政策效果如何有

    待实践检验。基于全国众创空间大样本数据开展“众创空间税收优惠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税

    收优惠政策对于众创空间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众创空间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众创空间的服务绩效和创新绩

    效。机制检验表明,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要素投入替代效应”降低了众创空间的运用成本并提升了创业服务,进而通过“企业

    创新产出效应”促进在孵企业创新。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优惠政策显著提升非高新区众创空间的创新绩效,但对高

    新区内的众创空间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税收优惠政策显著提升中西部众创空间的服务绩效,但对东部地区众创空间的服

    务绩效影响不显著。基于结论,提出继续扩大众创空间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完善税收政策执行标准、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实施

    细则等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联盟链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 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赵 毅, 邓 麟 李正辉 李子彪,
    2024, 45(11): 61-73. 
    摘要 ( 5 )  

    联盟链可以强化知识产权参与主体间的信任基础,提高知识产权服务的安全性和效率。通过深入剖析联盟链的技术

    特性和应用场景,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系统的底层架构,借助不同架构层的技术优势完成联盟链对知识产权服务的

    赋能机制,并基于Solidity语言开发智能合约,旨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水平。最后,将系统应用于知识产权证券化项

    目,通过中外案例比较分析提出助力中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的相应措施。研究发现:基于联盟链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

    服务系统,可以有效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的效能。同时,系统应用于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中,可保障交易的真实性,规

    避交易的信用风险,有助于提高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科技自立自强视角下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的机制研究
    尹西明, 孙冰梅, 袁 磊 陈 雷
    2024, 45(11): 74-89. 
    摘要 ( 8 )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而创新联合体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设科技强国

    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立足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基于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6个

    典型的创新联合体为研究对象,从组建方式、治理机制、研发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等多维度,深入分析了企业主导型、企业参

    与高校主导型、企业参与政府主导型三类企业参与共建创新联合体的差异化模式和建设路径,提炼了企业参与共建创新联

    合体的理论框架。结果表明,创新联合体能有效强化和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场景驱动持续突破关键核心

    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和高效率成果转化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协同资源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双元创新?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fsQCA分析
    张茜松 雷 泽 孙 宁 冯泰文
    2024, 45(11): 90-103. 
    摘要 ( 7 )  

    实现双元创新是企业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时代,如何有效编排资源和大数据

    分析能力,以探索隐含性需求和利用多样性需求,创造顾客价值,实现高双元创新是有待探究的重要管理问题。基于资源编

    排理论,采用组态视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我国364家制造业企业进行分析,探究资源和能力要素构成

    的资源组态与双元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结果发现:(1)单一资源或能力要素并不构成实现高双元创新的必要条件,但技

    术技能、数据驱动的决策文化和客户需求多样性在产生高双元创新上发挥普适性作用;(2) 产生高双元创新的3条路径包

    括:资源重构支撑大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多样性需求、大数据分析能力探索隐含性需求和利用多样性需求、资源重构支撑大数

    据技术能力探索隐含性需求和利用多样性需求;(3)4条路径产生非高双元创新,并且客户需求多样性的缺失是引起非高双

    元创新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创新“提质增量”? ——基于动态能力视角
    王象路 罗瑾琏 耿 新
    2024, 45(11): 104-117. 
    摘要 ( 7 )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创新数量与质量是亟待探索的研究问题。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企业数字化对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影响,并进一

    步考察了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对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影响,创新能力、吸收

    能力、适应能力在企业数字化与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网络嵌入、组织柔性将增强企业数

    字化对创新数量、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服务化与数字化的适配关系对制造 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 ——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
    潘蓉蓉 罗建强, 杨子超
    2024, 45(11): 118-132. 
    摘要 ( 6 )  

    制造企业服务化与数字化在耦合共生中趋于收敛,产生了向数字服务化转型的发展态势,催生了新型商业模式,是

    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重要战略选择。创新投入对数字服务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是支持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的基

    础。鉴于当前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化与数字化难以兼顾、协同收益受阻的现实,以中国先进制造企业为样本,将数字服务

    化解构为四个特征区间,分析数字服务化、创新投入与企业经济绩效关系。结果表明:高低协同区间内,数字服务化与企

    业经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而数字超前区间内两者呈U型关系,服务超前区间内两者呈倒U型关系,即存在数字服务悖论

    现象;高低协同和服务超前区间内,创新投入正向调节了数字服务化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而数字超前区间内,创新投

    入负向调节了两者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创企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同行效应研究
    叶阳平 符正平
    2024, 45(11): 133-147. 
    摘要 ( 4 )  

    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极具数字化特性的新创企业作为数字化颠覆者,通过重构原有的

    市场利益格局,为企业带来数字转型的紧迫性。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受同行新创企业数字

    化转型的影响及两者之间同行效应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同行新创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水

    平的提高。机制检验的结果发现同行效应源自于竞争机制以及信息机制。竞争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企业与同行新创企业

    之间的战略相似度较高、行业竞争程度越激烈,企业更容易受到同行新创企业的影响。信息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信息供

    给质量较高、信息需求较高的情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受同行新创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导向IT能力、数字创新搜寻与企业转型绩效
    肖艳红 刘湘苹 闫慧慧
    2024, 45(11): 148-161. 
    摘要 ( 4 )  

    知识导向IT能力和数字创新搜寻如何影响企业转型绩效已成为创新领域的前沿问题之一。以资源观为基础,将知识

    导向IT能力、网络关系、数字创新搜寻和企业转型绩效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构建能力—行为—绩效概念模型,探究知识导向

    IT能力和数字创新搜寻对转型绩效的影响机制,揭示网络关系的调节规律,运用226家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

    果表明:知识广度导向IT能力促进反应型搜寻和前瞻型搜寻,知识深度导向IT能力促进前瞻型搜寻;反应型搜寻和前瞻型

    搜寻均促进转型绩效;网络关系促进了知识广度导向IT能力对数字创新搜寻的积极影响、知识深度导向IT能力对前瞻型搜

    寻的积极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SG评级何以实现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
    石玉堂 王晓丹 郭 跃 周十同
    2024, 45(11): 162-179. 
    摘要 ( 4 )  

    如何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备受瞩目。区别于正式环境规制硬监管倒逼企业绿色创新的研究,聚焦于市

    场软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商道融绿首次公布ESG评级这一准自

    然实验情境,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深入考察ESG评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与内在路径。研究发现:(1)ESG评

    级能够实现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经稳健性检验结论依旧成立;(2)ESG评级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委托代理及增加

    研发投入内在路径影响企业绿色创新;(3)对成熟期企业、国有企业、重污染行业及高资本市场关注企业而言,ESG评级对

    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4)拓展研究表明,ESG评级与正式环境规制互为补充,起到了很好的“补短板”作用;

    对同行业、同省份其他企业绿色创新存在溢出效应。据此,从积极践行ESG发展理念,多维度探索企业绿色创新驱动路径,

    根据企业发展特征精准施策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与管理
    忧患意识如何驱动中国企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 ——基于华为与海尔的双案例研究
    王水莲, 孙祖儿 罗均梅,
    2024, 45(11): 180-198. 
    摘要 ( 6 )  

    选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海尔集团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遵循诠释主义案例研究规范,探讨忧患意识如何驱动企业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结果表明:(1)中国企业的忧患意识是时刻警惕内外部环境变化并审时度势做出前瞻性调整或

    变革的组织警觉模式,是一种从自身出发评估环境并最终突破“自我”实现超越的内外兼修式演化机制。(2)中国企业家的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警觉能力在企业实现领跑的过程中不断演化,渗透作用于组织战略行为,形成适配的企业文化,从识别市

    场机会和优化内部管理两条路径贯彻为组织警觉能力,帮助企业获得“因时而变”的竞争优势,在动态平衡中实现从跟跑到

    领跑的转型。(3)忧患意识是有不同类型的,其驱动企业实现领跑的路径符合非对称动态平衡的协同演化机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