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学学研究
    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的知识体系与未来发展——基于SSCI(2003—2014)的科学计量分析
    张敏 吴淑娟
    2016, 37(06): 3-12. 
    摘要 ( 316 )   PDF(3916KB) ( 277 )  
    近年来,“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检索SSCI数据库12年间(2003—2014年)有关“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中选择被引频次最高的30篇文献构建起引文数据库及其同被引矩阵进行科学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目前“开放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大研究领域,但其理论研究体系集中趋势不够显著,整个理论体系不够稳定和成熟,正处于一个学科知识线性积累的成长阶段。为此,要加强“开放式创新”的基础性研究,重视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的技术和理论背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ltmetrics指标在科研评价与管理方面的应用——争议、评论和评估
    刘春丽
    2016, 37(06): 13-22. 
    摘要 ( 211 )   PDF(2691KB) ( 203 )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代表的相关活动和评论、科学共同体宣言、权威出版物评论文章、科研人员的应用实践以及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NISO)和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HEFCE)的大规模考察报告,分析新兴科技评价指标altmetrics是否可以同其他文献计量指标一起应用到科研评价与管理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质量测度“三阶段—两维度”模型及实证研究——以C9联盟高校为例
    孙玉涛 栾倩
    2016, 37(06): 23-32. 
    摘要 ( 142 )   PDF(3712KB) ( 177 )  
    提升专利质量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专利化过程提出“三阶段—两维度”专利质量测量指标体系模型,即从技术发明、申请审查和授权保护3个阶段,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2个维度构建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以中国C9联盟高校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C9联盟高校专利普遍具有低被引、低转化率、维持时间短等特点,与全社会专利平均水平相比,高校专利在技术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C9联盟高校专利质量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态势,其中清华大学专利在3个阶段的经济质量和技术质量均比较突出;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学术水平相比,C9联盟高校学术水平与专利质量存在显著分化,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社交媒体对企业知识竞争力的影响——基于小米公司的案例研究
    赵付春1 冯臻2
    2016, 37(06): 33-42. 
    摘要 ( 214 )   PDF(2365KB) ( 267 )  
    识别、吸收和整合外部有价值知识的能力构成企业的知识竞争力,社交媒体在此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提出企业要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价值,需要整合不同社交媒体的特性,将其转化为便于管理的实践社区,并满足3个条件:知识聚焦、身份构建和共享价值观形成。这需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的努力,即四阶段循环模型:启动组建、核心形成、激活推广、品牌传播。借助于小米公司的案例,对此模型进行了实证。最后讨论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忘却学习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基于关系型社会资本与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
    李梓涵昕 朱桂龙
    2016, 37(06): 43-54. 
    摘要 ( 203 )   PDF(2764KB) ( 114 )  
    突破性创新对于组织,行业和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其成功往往需要组织内部以及跨组织边界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促进。重点区分了组织忘却2个维度分别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这些维度对应组织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和资源冗余。以广东省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其中主要包括光电、通信、生物技术等行业。共获得141份有效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忘却学习的变革维度对组织突破性创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遗忘维度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此外,冗余资源强化了变革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促进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口深广度是否影响了出口企业的创新能力?
    姚相如 马荣康 刘凤朝
    2016, 37(06): 55-65. 
    摘要 ( 234 )   PDF(2059KB) ( 188 )  
    后发国家企业通过产品出口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创新网络,出口中的技术学习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伴随企业出口广度和出口深度的逐步加大,这种学习效应会发生哪些变化呢?通过从出口深度与出口广度2个维度研究不同类型企业的出口中学习效应,阐述企业出口活动与创新能力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总体来看,出口广度而非出口深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 从企业性质看,出口广度对国有及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均有正向影响,而出口深度只对私营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 从行业性质看,出口广度主要对非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影响显著,而出口深度对高技术行业企业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研伙伴异质性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戴勇 胡明溥
    2016, 37(06): 66-79. 
    摘要 ( 194 )   PDF(2242KB) ( 217 )  
    在对产学研伙伴异质性和知识共享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产学研伙伴异质性的维度划分,包括目标距离、文化距离、知识距离和关系距离,知识共享的过程划分为知识识别阶段、知识共享实施阶段和知识共享整合阶段,并提出概念模型以及相关假设。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明,目标距离和知识距离分别对知识识别阶段具有显著的负向和正向作用;文化距离和关系距离对知识共享实施阶段具有显著负向作用;知识距离对知识共享实施阶段不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对知识共享整合阶段具有显著负向作用;知识共享的过程对知识共享效果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科技与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区域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
    王海龙 连晓宇 林德明
    2016, 37(06): 80-87. 
    摘要 ( 214 )   PDF(1488KB) ( 190 )  
    为探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采用DEA方法测度了2007—2011年中国区域绿色增长绩效和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建立随机效应的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等诸因素对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增长绩效省际差异较大,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于绿色增长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消费效应和结构效应显示为正向影响,而人口效应为负向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区域创新政策的案例分析研究——以日本首都圈为例
    孙艳艳 吕志坚 王晓迪 范漪萍
    2016, 37(06): 88-98. 
    摘要 ( 206 )   PDF(2663KB) ( 180 )  
    以日本首都圈为例对日本的区域创新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日本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在向网络化和地方政府主导转变,科技和产业领域的财团法人和社团法人在首都圈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的科技中介作用,最后针对中国京津冀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升区域内各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合理调节首都和周边地区的资源配置、加强科技中介组织建设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组织原型、创业领导力与科技创业企业成长路径及内在机理研究
    吕 峰1 张仁江2 云乐鑫3
    2016, 37(06): 99-111. 
    摘要 ( 216 )   PDF(2756KB) ( 194 )  
    借鉴组织原型理论和创业领导力方面的相关研究对科技创业企业如何成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天津市科技创业企业的实地调研和对6家案例企业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科技创业企业的成长路径图及其内在成长机理。研究发现科技创业企业成长是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关系驱动3种组织原型相互转换基础上实现的动态非线性成长。3种不同的组织原型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内创业企业所关注的关键战略活动、关键利益相关者和关键知识开发领域来判断。3种组织原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并没有顺序性,但新的组织原型都是对先前组织原型的直接反应。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科技创业企业组织原型之间的转换过程是由创业者领导力推动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MT认知、断裂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
    赵丙艳 葛玉辉 刘喜怀
    2016, 37(06): 112-122. 
    摘要 ( 155 )   PDF(3107KB) ( 193 )  
    基于认知科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双重视角下,沿高管团队(TMT)认知发展主线,从认知能力、认知异质性、团体断裂带来进行研究,以期更加系统、全面地反映认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引入战略柔性为调节变量,并根据主动性和被动性分为预测战略柔性和控制战略柔性分别探讨其调节作用。通过对87家高科技企业的378份有效问卷的实证研究表明:TMT认知能力、认知异质性与创新绩效正相关,预测战略柔性和控制战略柔性都正向调节此关系。TMT断裂带与创新绩效负相关,预测战略柔性和控制战略柔性都能够调节此关系,并且随着战略柔性程度的增高,TMT断裂带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减弱。通过对比发现,预测战略柔性比控制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更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学习、机会识别与商业模式——基于珠海众能的纵向案例研究
    张 红1,2 葛宝山1
    2016, 37(06): 123-136. 
    摘要 ( 187 )   PDF(3906KB) ( 219 )  
    通过一家中型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探索了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的创业学习、机会识别和商业模式的动态演化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同创业阶段,企业先后选择了经验学习、经验学习和模仿学习相结合以及经验学习和模仿学习、行动学习相结合三种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组合;创业者的机会识别由初次创业阶段依赖个人渠道的主动搜索方式向再创业阶段依赖非个人渠道的主动搜索方式转变;商业模式创新具有以效率型商业模式设计为核心的特点。基于企业创业过程,经验学习与通过个人渠道的主动搜索相匹配,经验学习、模仿学习和行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组合与通过非个人渠道的主动搜索相匹配,主动搜索与效率型商业模式设计相匹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战略对分维度商业联系构建的非线性机制研究——政治合法性的调节作用
    肖振鑫1 高山行1 高 宇2
    2016, 37(06): 137-148. 
    摘要 ( 166 )   PDF(2816KB) ( 156 )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制度理论的双重视角,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了企业先动性、创新性战略对于企业合作联系与竞争联系构建的影响机理及作用差异,并进一步研究了政治合法性对以上路径的影响。根据303家企业的配对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企业创新性战略与合作联系、竞争联系均呈正U型相关,而企业先动性战略仅与合作联系呈倒U型关系;此外,政治合法性对上述关系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研发团队绩效提升路径:阶段性团队过程视角
    张文勤 朱凌玲
    2016, 37(06): 149-158. 
    摘要 ( 180 )   PDF(2275KB) ( 139 )  
    卓有成效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取决于优秀的研发团队,但现实中如何提升研发团队绩效是管理难题。根据阶段性团队过程理论,分不同团队发展阶段考察团队反思、团队监控与团队努力三维团队过程与团队绩效的关系。通过对105个研发项目团队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研发团队反思对团队绩效的正向影响在团队发展早期更强;而研发团队监控对团队绩效的正向影响在团队发展后期更强;研发团队努力对团队绩效的正向影响则不会受到团队发展阶段的干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包容性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多链条作用机制研究
    管春英1,2
    2016, 37(06): 159-168. 
    摘要 ( 214 )   PDF(1848KB) ( 216 )  
    现有文献就包容性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开展了较多研究,鲜有研究涉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以心理可得性、追随力和核心自我评价为中介变量,互动公平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基于多重中介变量和单元调节变量的包容性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多链条作用机制的理论概念模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开展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包容性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心理可得性、追随力和核心自我评价均是包容性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互动公平显著正向调节心理可得性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度胜任感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机制——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赵卫红1,2 崔  勋1 曹  霞1
    2016, 37(06): 169-180. 
    摘要 ( 278 )   PDF(2863KB) ( 404 )  
    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和期望理论的视角,探讨过度胜任感对角色内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采用167份员工自我报告和主管报告的配对数据,应用有中介的调节作用的检验方法,结果表明,过度胜任感不能显著负向影响角色内绩效,但能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地位与独立价值观在过度胜任感与创新绩效关系间发挥调节作用,地位与独立价值观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工作投入的中介实现。如果员工具有较高地位与独立价值观,过度胜任感直接正向和间接通过工作投入的中介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如果员工具有较低地位与独立价值观,过度胜任感直接负向和间接通过工作投入的中介负向影响创新绩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