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栏:科技政策前沿
    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提升路径研究
    吴 丛, 阿儒涵, 李铭禄 李晓轩,
    2024, 45(06): 3-19. 
    摘要 ( 224 )  

    近年来,在基础研究多元投入背景之下,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问题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企业投入基

    础研究的动力何在?如何提高企业基础研究?中国企业提升基础研究投入的路径有哪些?基于上述问题,研究首先以

    中美基础研究投入实践为案例,开展特征分析,对比中美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结构等特征的差异;进而,从行业视角出发,

    开展提升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路径分析。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结合产业布局理论对中国38个行业开展提升企

    业基础研究投入影响因素的组态提升路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 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具有投入总量较少、

    占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比例较低、对基础研究投入关注度不足、行业之间差异较大等特征。(2) 影响基础研究投入的因

    素,受行业影响差异较大。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前提下,劳动力与原料产地并重型行业应增加企业创办研发机构数量;能

    源与消费地并重型行业应长期稳定支持企业基础研究、提升企业基础研究关注度;能源指向型与高科技指向型行业应

    增加企业创办研发机构数量、引入高水平研究人才、提升企业基础研究关注度;交通枢纽指向型行业应提升企业基础研

    究关注度。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国人才在华服务保障政策现状、问题和对策
    周小林 迟婧茹 宋雨奇 杨 云
    2024, 45(06): 20-34. 
    摘要 ( 234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人才在华服务保障政策经历了起步、发展,到逐步体系化的过程,成为营造“栓心留人”

    良好制度环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不断优化外国人才来华签证、工作许

    可、居留和永久居留等“准入”类政策,以及社保、医疗、个人所得税、子女教育、购付汇等“生活保障”类政策,增加政策覆

    盖面、扩大受益人群、完善管理细则、健全支撑体系,注重结合外国人才实际需求进行政策创新。然而,我国外国人才服

    务保障政策整体存在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不足、法律体系不健全,国际化环境塑造不够,政策宣传不够、知晓度不足的

    问题,部分政策还存在受惠面窄、实施力度不足、设计有待优化、便利化程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新形势下,我国应更加注

    重建立统筹协调、权责统一的外国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外国人工作许可、永久居留和技术移民的法律制度建设,在子女

    教育方面制定受益面更广的外国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在社保、住房、医疗等方面打通政策壁垒,提高政策便利化程度。

    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打造宜居宜业及国际化环境,提升外国人才在华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计划如何能够促进学科交叉研究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案例研究
    樊春良 樊 天,
    2024, 45(06): 35-51. 
    摘要 ( 76 )  

    研究计划如何促进学科交叉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

    究计划为案例,从科学知识生产和制度构成的视角,以比较经济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大

    研究计划为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的制度构成是如何促进学科交叉研究的。研究发现:重大研究计划的设计和运行

    遵循学科交叉研究的规律,制度设置保障了学科交叉研究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促进学科交叉研究的整体机制。提出重

    大研究计划成功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学科交叉研究四方面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理论与方法
    基于科技安全工程学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朱子钦, 陈 劲, 金 鹿 张可人,
    2024, 45(06): 52-70. 
    摘要 ( 84 )  

    未来产业是由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形成的,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文明跃迁起到全局性、关键性、支撑性

    和引领性作用的超前布局产业,其培育的关键在于原始性、突破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面临发展前景不明、路

    径不明、风险不明等挑战,有赖于更加科学精准的预见方法和决策支持。已有研究更多从正向视角探讨未来产业的创

    新机制,缺乏分类讨论以及综合负向视角的全面解析,忽视了未来产业创新的二元性。对此,立足中国情境,基于科技

    安全工程学的二元分析框架,对未来产业的理论体系、创新机制、培育路径、治理模式等进行系统性重塑与构建:(1) 从

    多元意义等视角出发完善中国式未来产业的概念和内涵,阐释其人民性、引领性、整合性、底线性等核心属性;(2) 解析

    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与治理所面临的高不确定性、高融合性、高复杂性、高风险性等新特征、新问题、新需求;(3) 提出“主

    观洞见+定量监测”驱动的混合智能科技决策新模式,并对相应的科技决策新工具、新方法展开框架性探索,形成相应的

    方法论基础;(4) 以科技决策新模式为起点,探究未来产业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底层逻辑与实践框架,通过目标手段分

    析,对未来产业科技管理、服务、治理一体化的综合平台架构展开模块化设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自贸区政策能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吗? ——基于2010—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魏 巍 朱 丹 王晓钰
    2024, 45(06): 71-88. 
    摘要 ( 93 )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高地,能否有效推动

    机制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能否有效拉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亟待探究。基于 2010—2019 年 93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

    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自贸区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 自贸区政策通过吸引科技人才充实创

    新资源供给和改善营商环境优化创新制度显著提高了城市创新能力;(2) 自贸区的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

    区异质性和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创新驱动效应在中西部和东北部城市、非省会直辖市和沿海城市的子样本中更加明

    显;(3)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测度发现在自贸区周围 150 千米范围内,随着到自贸区距离的增加,自贸区对周边城市的创

    新驱动效应会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科研人员城市间的流动格局及演化特征 ——基于Scopus百年论文数据的研究
    赵彬彬, 刘 玄 陈 光 张 超
    2024, 45(06): 89-107. 
    摘要 ( 81 )  

    伴随着全球城市间科技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已经成为促进知识国际扩散和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途

    径。基于Scopus数据库1920年—2020年间的80 749 758篇论文数据对近4 100万名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行为进行识别,采

    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全球科研人员在36个重要城市间的跨国流动网络,并从宏观趋势、流动格局和科学中心三方面探

    讨了全球科研人员在城市间的跨国流动特征。结果发现:(1) 从宏观趋势看,1920年—2020年间全球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

    规模总体上呈现加速增长趋势,流动模式由迁徙型主导向回流和弱流动转变,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物化学、遗传学

    和分子生物学、化学工程领域。(2) 从流动格局看,全球经历了 20 世纪“欧洲—北美”两极间跨国流动格局向 21 世纪“欧

    洲、北美和亚太”三极间跨国流动格局的转变。跨国流动的科研人员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城市集聚特征,主要分布

    在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北京、新加坡等综合影响力较高的城市,同时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中国城市自21世纪以来对全

    球科研人员的吸引力稳步增强。(3) 从科学中心的演化看,科研人员跨国流动有助于促进城市层面科学中心的形成与发

    展。其中,以纽约和伦敦为代表的欧美城市在科学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了自身在科学发展方面的优势累

    积效应,而以北京和东京为代表的亚洲城市科学实力的提升则更多地体现了向欧美国家赶超过程中的后发学习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王雅莉 侯林岐 朱金鹤
    2024, 45(06): 108-126. 
    摘要 ( 70 )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科技资源的汇聚地,科技资源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将2009—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

    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通过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影响

    机制和边界条件。得到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助推作用,并且这种助推作用具

    有长期可持续性,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的基础上依然可靠。第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科技人力、科技财力与科技

    物力具有磁场效应,能够吸引系统性科技资源的集聚;而科技资源集聚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驱动效应。国家自主创

    新示范区在促进科研人员、技术人员集聚,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完善互联网设施的基础上驱动了企业

    数字化转型。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助力效果会受到企业层面因素和城市层

    面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层面上,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的企业在政策势能下的数字化转型效果更

    好;在城市层面上,东部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与高市场化水平城市的企业在示范区政策下更具备数字化转型的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科技与创新
    双向FDI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
    周 霞 李怡欣
    2024, 45(06): 127-142. 
    摘要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创新战略与管理
    制造企业服务化创新过程中的能力提升机制 ——基于双元创新视角的双案例研究
    李靖华 姜中霜 崔雪琪
    2024, 45(06): 161-177. 
    摘要 ( 78 )  

    创新是企业培育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制造企业如何通过产品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提升其服务化能力

    是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过程中,制造企业常常需要平衡技术、服务的探索与利用活动,以响应短期生

    存压力并追求长期卓越发展。对此现实难题,现有研究尚未给出较好回答。基于双元创新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

    讨了后发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的双元创新战略,揭示了企业服务化能力提升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后发制造

    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存在 4 种双元创新战略,构成了“技术/服务—探索/利用”两维度 2×2 创新矩阵。并且基于企业

    感知到技术/服务创新环境变化的时机不同,形成“双利用创新—服务杠杆创新或技术杠杆创新—双探索创新”差异化

    双元创新路径,通过技术或服务同领域间断双元平衡,技术和服务跨领域结构双元平衡,推动企业服务化能力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