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第十一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全球专利密集型企业之间专利引用行为分析
    方志超,王贤文,刘 趁
    2015, 36(12): 3-12. 
    摘要 ( 242 )  
    拥有专利数量众多的企业属于专利密集型企业,全部专利的总被引次数大的专利密集型企业则表现出明显的知识溢出现象。这类企业之间的专利引用行为突出反映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地位、行业的技术竞争态势和国家的技术创新活跃程度。依托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检索整理了全球专利拥有量最多且拥有专利的总被引次数最大的专利密集型企业的典型代表,在分析这些企业的国家与行业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发现了专利密集型企业集中分布于日、美等国家和车辆与零部件、电子与电气设备等行业的现象。继而考察了这些企业之间的专利直接引用行为,分析了跨国、跨行业引用状况,构建了专利引用网络,展现了关键企业在连通跨行业专利引用网络中的桥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支持对KIBS企业创新活跃度的影响
    杨向阳1,2,刘 备1,陈凯华3,童馨乐4
    2015, 36(12): 13-23. 
    摘要 ( 186 )  
    从创新类型和创新频次两个方面衡量企业创新活跃度,使用江苏地区378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政府支持对KIBS企业创新活跃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方面,在考虑不同KIBS企业创新类型互补性的基础上,政府支持显著影响KIBS企业创新类型选择,对KIBS企业营销创新、流程创新和客户定制创新的影响最为突出,但不同种类政府支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且税收优惠政策、法律法规服务、行业技术标准服务、提供政策性贷款最为重要;另一方面,政府支持显著影响KIBS企业创新频次,且这种影响在不同KIBS企业创新类型之间较为一致,其中行业技术标准服务、法律法规服务、行业技术研发公共平台建设、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尤其关键,能够普遍提高不同类型的KIBS企业创新频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澳大利亚ERA分类科研评价体系及其启示
    刘兰剑1,2,杜向民1,2
    2015, 36(12): 24-32. 
    摘要 ( 225 )  
    20世纪80年代后期,澳大利亚出现了科研成果数量增加,质量却明显下降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政府建立了以成果质量为核心的分类科研评价体系。该体系引起了世界科研评价改革浪潮,其特征是政府主导实施官方评价、人文社科和其他学科进行分类评价、以成果质量为核心等。该评价体系的建立,明显促进了澳大利亚科研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美国国立科研机构科技成果收益权研究——基于美国ARS、NIH等10所科研机构
    杨 青,钟书华
    2015, 36(12): 33-38. 
    摘要 ( 212 )  
    美国科技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成就斐然,国家科技影响力巨大。以收益权为切入点,将ARS、NIH等10所美国国立科研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成果收益权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国立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收益权归属原则、收益来源、收益分配模式和收益用途,进而提出对我国科研机构的几点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理论与方法
    合作创新关注与研究——基于国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和期刊文献的分析
    马卫华1,李雅雯2
    2015, 36(12): 39-51. 
    摘要 ( 200 )  
    合作创新是提升一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合作创新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经过学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合作创新研究的基金资助和成果产出两个角度展现合作创新研究的现状,通过对1999—2014年期间合作创新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以及发表的合作创新相关主题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梳理我国合作创新研究发展特点,在时间、空间维度展示我国合作创新研究分布情况,总结合作创新领域主要的研究主题、研究问题,并找到核心研究者和优势研究机构,对其擅长的研究领域进行进一步分析,在资助课题和发表论文的对比中,揭示我国合作创新研究的现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维度结构与测量研究——基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样本数据
    唐国华1,孟 丁2
    2015, 36(12): 52-61. 
    摘要 ( 176 )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但现有文献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还处于定性阶段,缺乏量化的工具,这使得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无法深入和发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概念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验证了基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样本数据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维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维度可以分解为知识资源获取、知识产权管理及知识产权运用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开发出一套经过实证检验的信度和效度良好的评价知识产权战略维度的具体测量量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式创新模式及伙伴资源动态优化机制研究
    王海军1,冯军政2,施慧斌1
    2015, 36(12): 62-69. 
    摘要 ( 213 )  
    开放式创新模式正日益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首先比较了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的特征,并分析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的动机。其次提出了全流程开放式创新业务模型,梳理了企业、终端用户与伙伴资源之间的协作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技术开放创新协作模式和伙伴资源动态优化机制,包含:(1) 技术开放创新过程中的外部资源分类;(2) 促进合格资源流入和不合格资源流出的优化措施。此外,结合海尔集团的开放式创新案例对所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创新中的组织情绪能力问题研究
    孙  锐1,张文勤2
    2015, 36(12): 70-78. 
    摘要 ( 189 )  
    对企业组织情绪能力的研究是一个新兴主题,同时在组织创新领域已开始关注组织情绪等软性变量的影响。针对当前对组织层次上“情绪能力”的研究不足,在回顾组织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组织情绪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组织情绪能力的形成基础、基本内涵及作用影响,探讨了创新型企业的组织情绪能力问题及其创新影响机制,提出了未来在我国背景下深化组织情绪能力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变革承诺的提升机制——模型与跨层次检验
    秦志华,王冬冬,冯云霞
    2015, 36(12): 79-89. 
    摘要 ( 204 )  
    以43家企业274名员工为对象,运用跨层次研究方法,探讨员工的组织变革承诺及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促进员工组织变革承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高参与工作系统。实证结果显示,员工组织变革承诺包括情感性承诺和规范性承诺,两种承诺都与高参与工作系统正相关,心理授权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其中情感性承诺受到心理授权完全中介影响,规范性承诺受到部分中介影响。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将心理授权分为内在状态和比较状态两种类型,实证结果显示,内在状态和比较状态与情感变革承诺显著正相关,比较状态与规范变革承诺显著正相关,而内在状态与规范变革承诺是不相关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两阶段DEA的知识资本交易价值度量方法研究
    朱卫未,王海琴
    2015, 36(12): 90-97. 
    摘要 ( 208 )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商品化研究成为商品交换与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以Stackelberg二阶段主从博弈刻画知识的商品化过程行为,并根据交易过程中知识与知识需求者的距离分析博弈的主导方,建立知识流动的交易机制,使用非合作博弈的两阶段DEA方法,利用影子价格对知识资本定价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通过对2012—2013年我国31个省市的R&D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估算各省专利与论文的知识资本交易价值,提出了区域知识管理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系统与集成
    多主体协同创新项目治理网络构建——基于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的分析
    黄晓霞,丁荣贵,于双阳,孙 华
    2015, 36(12): 98-108. 
    摘要 ( 247 )  
    项目是产业界、科学界、金融界和政府部门等多主体实施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项目治理是协同多主体创新的方式和手段。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方法,以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为研究对象,构建多主体协同创新项目治理网络模型,界定多主体在该治理网络中的角色:科学界的研究机构和大学扮演了“服务器”角色,发挥了神经中枢作用;产业界的公司、企业扮演了“客户端”角色,是整个网络中的“信号器”,既是市场需求的探索者与创新动力的源头,又是创新成果的需求者与使用者;金融界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则扮演了“中间件”角色,发挥了中介与桥梁作用;政府部门则扮演了“网络架构师”角色,发挥保障、评估、监督和约束作用。该模型力求在微观层面揭开协同创新互动机制的黑箱,实现多主体创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利益与风险共担、责权利相互匹配,促进多主体在创新交互实施行动中的真正协同,实现中国的创新发展战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散耦合研究对协同创新的启示
    李会军1,席酉民1,2,葛 京1
    2015, 36(12): 109-118. 
    摘要 ( 219 )  
    目前关于协同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础制约了其对个体微观行为、有限理性及矛盾与二元性的关注,松散耦合视角的引入可有效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通过对1990—2014年间关于松散耦合的文献进行回顾,探讨了其对协同创新研究的启示。协同创新体本质上是一种松散耦合的系统,松散耦合的机制普遍存在于协同创新体的各个层面,并成为有效应对协同创新体中各种矛盾与冲突的有效手段,但也会对其造成某些负面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服务型制造企业服务衍生的存在性研究
    罗建强
    2015, 36(12): 119-127. 
    摘要 ( 217 )  
    依赖于制造业务的服务已逐渐成为决定制造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从与制造业务相关的视角界定了服务衍生的概念,给出了服务衍生的特征及其过程,根据所衍生的服务与产品之间捆绑的紧密程度,提出了依托型和组合型两种类型的服务衍生方式。借助种群相互作用的辨识模型,理论上剖析了两种类型服务衍生方式的存在性;以陕鼓面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过程为研究对象,实践上讨论了两种类型服务衍生方式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面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过程中,存在依托型和组合型两种服务衍生方式,依托型服务衍生能充分顾及客户面向使用的产品服务系统,而组合型服务衍生更能体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投入、新产品开发绩效与新产品市场绩效的关系研究——顾客隐性需求的调节作用
    张慧颖,李振东
    2015, 36(12): 128-138. 
    摘要 ( 208 )  
    识别并满足顾客的隐性需求对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对此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为了明晰顾客隐性需求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市场为界将创新绩效分为新产品开发绩效和新产品市场绩效,通过对天津市内1016家创新型企业的实证分析,论证了创新投入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新产品开发绩效对新产品市场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将样本按企业的顾客隐性需求开发能力得分高低分为2组对照样本,通过多组比较分析发现,企业识别和满足顾客隐性需求的开发能力能够显著正向调节新产品开发绩效到新产品市场绩效及创新资金投入到新产品市场绩效的路径关系,但是创新人才投入到新产品市场绩效的路径关系对企业的顾客隐性需求开发能力相关信息不敏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技术势差背景下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何以实现创新追赶?
    徐雨森,张  巧
    2015, 36(12): 139-148. 
    摘要 ( 188 )  
    同制造业相比,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与领先企业间存在更高的技术势差。通过对18家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考察发现,高技术势差并不必然导致创新追赶机遇的削弱。“本土环境催化”、“关键人才资源”和“本土市场拉动”共同为本土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创新追赶创造了客观机遇。“国际联接”和“技术地方化”则是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有效的创新追赶行动策略。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创新追赶的“刺激—反应”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技能提升对类联盟雇佣人员创造力的影响机理研究
    刘翔宇,李新建
    2015, 36(12): 149-162. 
    摘要 ( 165 )  
    选择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外部获取的、并与其他组织分享雇佣的类联盟雇佣专业技术人员(简称类联盟雇佣人员)为研究对象,以资源依赖理论和心理学“刺激—认知—反应”模型为依据,构建了职业技能提升→关系承诺→个体创造力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揭示柔性雇佣方式下,员工与组织之间基于互惠性相互依赖而结成的新型雇佣关系纽带和相应的创造力驱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基于职业成长的职业技能提升(包括专业知识和人际网络能力),能够有效激发类联盟雇佣人员的工作或职位相关的创造力;关系承诺在类联盟雇佣人员专业知识提升与创造力之间,以及人际网络能力提升与创造力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关系维系期(连续工作任期)倒U型调节专业知识提升对关系承诺的正向影响,即类联盟雇佣人员任期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关系承诺的建立和个体创造力的产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家社会资本、决策冲突与决策质量的实证研究——战略决策视角
    仇中宁,陈传明
    2015, 36(12): 163-174. 
    摘要 ( 168 )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家如何利用社会资本引领决策团队做出高质量的战略决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决策质量两者间直接影响关系的研究,探讨了企业家通过社会资本化解决策团队冲突,从而提升决策质量这一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家市场性、制度性和支持性社会资本对决策质量的正向影响显著;决策冲突在企业家制度性、支持性社会资本与决策质量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总目次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编辑部
    2015, 36(12): 175-180. 
    摘要 ( 218 )   PDF(447KB) ( 125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总目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