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学理论与方法
    全球科研人员流动规律与不同层次人才的差异化研究——基于Scopus百年论文数据的研究
    陈凯华, 杨一帆, 陈光, 张汝昊
    2023, 44(04): 3-20. 
    摘要 ( 136 )  
    随着国际间科研人员流动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日益提高,其流动规律与演化特征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重点,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差异化分析是应对新一轮全球人才竞争中亟待研究的新领域。基于 Scopus 数据库①,对科研人员发文数据中的作者信息进行挖掘处理以识别科研人员的国际流动,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一百年(1920—2020 年)内不同层次人才的流动趋势、特征与演化规律进行差异化研究。研究发现:(1) 从流动强度上看,近百年不同层次科研人员的国际流动均呈现周期性变化,形成了四个持续时间呈递减趋势的流动周期(即1945 年以前、1946—1976 年、1977—1998 年、1999 年至今);(2) 高层次人才的跨国流动规模与流动类型与学术年龄有关,随着学术年龄增大流动类型逐渐以回流型为主,且前沿学科领域之间流动特征差异较小;(3) 不同层次人才的流动类型均以回流型为主,流动模式均逐渐从发达国家间的闭环式流动转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开放式流动;(4) 我国人才流动规模在近二十年内飞速扩大,在流动总量及高层次人才流动规模上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国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常规之后:开放科学会成为一种新范式吗?
    廖苗, 闫曦月
    2023, 44(04): 21-37. 
    摘要 ( 74 )  
    开放科学运动的核心是推动科研活动的信息、知识和成果更为迅速而流畅地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以及科学与社会之间交流和共享。同行评议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日益面临挑战:作为防范机制的有效性受到挑战;作为纠错机制的及时性受到挑战;还有学科交叉和问题导向带来的挑战。花样频出的科研不端行为及其引发的社会关注可以视为既有科研制度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危机信号。倡导更为公开透明、更有利于社会问责的开放科学需要有效地解决既有格局的危机才能成为新的科研组织范式。基于科学社会学的基础理论来分析现行科研运行方式的内在基本矛盾,可以探讨开放科学成为一种新范式所需要的条件。理想化的开放科学新范式将带来科学的进一步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开放科学的现实进程也将对我国的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加剧创新无效性吗?——来自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经验证据
    寇明婷, 潘孝全, 王红霞, 李秋景
    2023, 44(04): 38-59. 
    摘要 ( 70 )  
    已有文献较少从创新效率的无效性角度关注创新激励政策的作用。随着国家创新激励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强化政策实施精准性与有效性已成为提高企业创新系统整体效能的重要支点。基于中国 A 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DEA 两阶段模型从企业创新无效性的视角剖析典型创新激励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政策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创新无效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分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成熟期企业所受税收优惠、企业规模和员工人数都显著高于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回归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政策显著加剧处于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研发投入冗余,从而加剧了企业创新的无效性,但是对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则无显著作用。进一步通过分组回归,检验创新激励政策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不同行业企业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所有权性质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无效性无显著作用,而对资源相对匮乏的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行业技术水平方面,相比高技术行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更易导致传统行业企业的创新无效性;行业类型方面,税收优惠政策显著加剧成长期的制造业企业与成熟期的非制造业企业创新无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驱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吗?——兼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
    袁胜超
    2023, 44(04): 60-81. 
    摘要 ( 70 )  
    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不断深化的数字化进程能否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首先从强化知识溢出的广度与深度、增强创新系统的知识增值能力以及吸引需方参与促进成果转化三大维度剖析了数字化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将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纳入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 2010—2019 年中国 30 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考察了数字化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效应,并对其异质性和长期效应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替换解释变量、处理内生性以及采用动态面板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分区域来看,数字化对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提升效应要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数字化发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长期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趋势;进一步地,数字化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受到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吸收能力的门槛调节,在跨越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门槛后,数字化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基于此,从推动数字化发展、重塑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增强企业吸收能力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团队稳定性是否提高了企业二元创新?——基于研发人员合作关系的实证研究
    杨金玉, 罗勇根, 陈世强
    2023, 44(04): 82-101. 
    摘要 ( 44 )  
    虽然有较多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但主要聚焦于企业如何从外界雇用优质的人才资源或者留住高绩效的研发人员,较少有研究关注研发人员之间的合作模式以及合作稳定性对企业后续创新的影响。基于 2007—2018 年中国高科技上市企业内部研发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文章从研发团队层面考察了团队稳定性对企业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团队稳定性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然而,研发团队稳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对探索式创新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同时,研发团队中发明家高管和新进入研发人员在团队稳定性和企业创新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即研发团队中发明家高管和新进入企业的研发人员越多,团队稳定性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作用越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形成的机理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的双重视角
    张广胜, 杨春荻
    2023, 44(04): 102-120. 
    摘要 ( 91 )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是否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中扮演着决定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整合管理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数字化转型意愿—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于一个理论框架,根据 263 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有效问卷调查,探索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预期收益(行为态度)、竞争压力(主观规范)、组织敏捷性(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数字化转型意愿的中介作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设置数字官职位的企业,更能提升数字化转型意愿;冗余资源和组织学习分别正向地调节了数字化转型意愿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
    出国访学与高等教育经历对科研人员成长的影响:来自匹配样本的分析
    汤超颖, 毛适博, 代新宇
    2023, 44(04): 121-138. 
    摘要 ( 59 )  
    高等教育是科研人员学术训练的重要阶段,毕业于高层次高校和拥有异质专业背景可以提供更好的学术起点和更广博的专业知识,对于科研人员成长有积极影响。此外,出国访学有助于了解国际学术前沿,更新专业知识与研究方法。高等教育背景与出国访学应当共同影响科研人员成长。采用“人才组”与“普通组”的匹配样本抽样方法,收集了来自中国科学院 36 个研究所共 547 名科研人员的数据,分析发现“人才组”比之“普通组”有更多人员本科毕业于“211”高校、博士毕业于国外高校、出国访学次数更多、出国访学为时更长,专业异质性并无差异。对科研人员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国内高层次高校和专业异质性均无法直接预测论文发表质量,出国访学次数和时长正向预测论文发表质量。而且,出国访学次数和时长正向调节科研人员的“211”高校背景、专业异质性和论文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把工作带回家会影响创造力吗?——二元压力下的工作—家庭渗透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研究
    张煜良, 闫淑敏, 夏青, 何江
    2023, 44(04): 139-158. 
    摘要 ( 82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员工在家处理工作成为新常态,工作中的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会如何影响员工在家处理工作的行为,又会对员工的创造力产生什么影响?以资源保存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工作—家庭边界理论的视角出发,经“工作→家庭→工作”的作用路径,探讨员工感知挑战性—阻碍性压力通过工作—家庭渗透对员工工作创造力的影响效应,并验证家庭支持在工作—家庭渗透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 405 份企业员工的匹配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正向影响工作—家庭渗透,阻碍性压力负向影响工作—家庭渗透;工作—家庭渗透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存在倒 U 型关系,家庭支持调节了工作—家庭渗透与员工创造力的 U 型关系;工作—家庭渗透在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倒 U 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阻碍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负向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客户环保压力、顾客参与和绿色服务创新:企业“认知”与“能力”匹配视角
    孙建鑫, 马宝龙, 赵莉
    2023, 44(04): 159-180. 
    摘要 ( 65 )  
    关于客户环保压力、顾客参与和绿色创新的已有文献主要沿“意愿”和“能力”的单向视角展开,不仅未能系统深入研究客户环保压力、顾客参与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也忽视了绿色创新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协同作用。并且,关于绿色创新的文献大多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鲜有涉及到绿色服务创新。为了打开客户环保压力、顾客参与和绿色服务创新的关系“黑箱”,基于企业“认知”与“能力”匹配视角,构建“客户环保压力—顾客参与—绿色组织认同/绿色动态能力—绿色服务创新”的逻辑主线,深入探讨客户环保压力、顾客参与对绿色服务创新的影响机理。基于 196家服务型企业的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ping 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客户环保压力正向影响顾客参与,顾客参与促进了绿色服务创新,绿色组织认同、绿色动态能力在顾客参与和绿色服务创新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此外,通过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发现,在顾客参与对绿色服务创新的影响中,绿色组织认同和绿色动态能力存在匹配效应。绿色组织认同和绿色动态能力一致性越高,越能促进绿色服务创新。在绿色组织认同和绿色动态能力相匹配的情况下,相比于低绿色组织认同—低绿色动态能力,高绿色组织认同—高绿色动态能力更能促进绿色服务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