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学理论与方法
    居家创新:概念辨析、研究评述与展望
    魏巍, 陈劲, 刘盛炜, 韩思忆
    2023, 44(06): 3-18. 
    摘要 ( 180 )  
    居家创新(household sector innovation)作为家庭情境下,创新者利用闲暇时间和免费劳动,以私人成本开发功能新颖的新产品、新流程和新服务的过程,具有关爱和意义驱动、螺旋上升的自我奖赏、非盈利下的免费分享等特征。通过探索居家创新概念的缘起和在中国情境下的演化发展,本研究力图厘清其理论内涵及与用户创新理论、公民创新理论、人民创新理论、公共创新理论、朴素式创新理论等其他创新理论的异同。研究发现:(1) 居家创新具有关爱和意义驱动、螺旋上升的自我奖赏、非盈利下的免费分享等特征。(2) 创新者的工作资源、收入水平、性别、受教育程度、驱动力和数字技术等因素会影响居家创新的绩效水平。(3) 居家创新的测量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进一步研究居家创新的测量方法和程序,对后熊彼特时代的创新行为发现和科学统计有重要意义。(4) 随着零工经济和微工作的崛起,赋予了居家创新范式蓬勃发展新的生命力。(5) 居家创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创新范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大尺度视角下工程技术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主题演化
    林原, 张士良, 陈悦
    2023, 44(06): 19-31. 
    摘要 ( 68 )  
    加强基础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共识,而战略布局和实践的首要环节是认清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整体状态和发展规律。以 WOS 数据库中收录的 3 210 554 篇工程技术论文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计量、主题时序分析和向量空间模型等方法,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以揭示工程技术的学科支撑结构和主题演化特征,揭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学科结构,并重点分析中国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异同。研究结果显示,从工程技术的学科知识结构来看,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了四大学科群,技术科学学科知识是工程技术的主要知识支撑;工程技术研究演化经历了 6 个时间段,现阶段研究主题集中在材料科学—多学科、通信工程、环境工程等;对比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中国地区基础研究对工程技术的知识支撑力度有待提升,基于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的工程技术和基于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工程技术两大学科群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实现:国际研究进展与展望
    郭长娥, 王强, 苏中锋
    2023, 44(06): 32-49. 
    摘要 ( 117 )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适应新环境、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的必然选择,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 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 1494 篇英文文献进行综述,基于“技术—企业管理—价值创造”逻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国际研究的主题、知识基础及演进情况进行梳理,有助于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实现问题。研究发现,该领域有五大热点研究主题:数字化技术影响下的企业管理、价值创造方式、价值主导逻辑、竞争优势与商业模式变革;研究前沿由企业管理变革、平台生态系统管理与实施、数字服务化组成,并且随着时间发展呈现由企业内向企业外,由整体变革向具体作用机制研究转变的趋势。最后,在已有研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实现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政策
    数字化转型变异下新信息技术压力优势:一个多层次模型的混合分析
    徐晓锋, 魏天慧, 王娟娟, 鱼海燕
    2023, 44(06): 50-64. 
    摘要 ( 61 )  
    新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生态环境的变异,如何将信息技术压力转化为能给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的信息资源和信息能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从信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结构视角,借鉴挑战性—阻碍性信息技术压力二分法的思想,将个体信息技术能力和团队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引入分析框架,构建了信息技术压力分析模型,以此解释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技术压力的产生机理及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清洗及实地访谈、网络数据采集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研究信息技术压力的形成及其对员工创造力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压力产生于个体和团队信息能力与外部信息生态环境的复杂交互过程;挑战性信息技术压力对个体和团队信息能力起到明显的增强与正向作用;外部环境压力与组织及个体的信息能力呈现互利互惠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破旧立新”还是“推陈出新”?——信任环境下的企业双元创新的重新审视
    凌鸿程, 阳镇
    2023, 44(06): 65-85. 
    摘要 ( 79 )  
    非正式制度如何推动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聚焦于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忽视了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且对企业创新异质性行为(双元创新)缺乏区分审视。以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业调查数据为样本,从社会信任的角度考察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双元创新(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1) 社会信任显著促进了企业双元创新行为,特别是探索式创新;(2) 非国有产权强化了社会信任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在利用式创新中不存在调节作用,意味着在非国有产权下,社会信任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更强;(3) 正式制度负向调节了社会信任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但在利用式创新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进一步的作用机理检验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任将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增加创新投入对企业双元创新产生激励作用,且社会信任对企业双元创新行为的影响在不同规模与技术水平中存在异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UTAUT模型的责任式创新公众接受度研究——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
    卢超, 吕文霞, 蒋璐, 余江
    2023, 44(06): 86-100. 
    摘要 ( 55 )  
    责任式创新是近年来创新治理领域关注的一个新兴焦点,公众接受度对责任式创新的实施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借鉴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UTAUT),通过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两个形成性变量表征责任式创新的技术创新双重性假设,并结合责任式创新的道德伦理和社会满意评估准则,首先通过对 UTAUT 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责任式创新公众接受度模型。进一步,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实证探究了责任式创新的公众接受机理。结果表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响,以及感知收益、道德伦理、社会满意对公众的使用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正向影响,且通过使用意愿间接促进购买意愿;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和购买意愿均有负向显著影响;促成因素对购买意愿有积极影响,而感知收益、道德伦理、社会满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平台的数字创新生态国际化演进机理——以海尔HOPE创新生态平台为例
    张玉明, 郭潇涵, 赵瑞瑞, 于广义
    2023, 44(06): 101-116. 
    摘要 ( 68 )  
    数字创新生态的国际化演进对于整合异质性创新资源、提高生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从本土化创新到国际化创新的转型过程尚不明确。基于生态演进理论和超循环理论,以海尔 HOPE 创新生态平台为研究对象,从在位企业视角出发,对“基于平台的数字创新生态如何实现国际化”这一问题展开嵌入式单案例研究,归纳出生态演进动因、演进条件识别、数字平台嵌入、主体超循环演进、内部主体协同、外部合法获取等六个理论维度,进而构建出包含“国际化准备—国际化推进—国际化稳固”三个阶段的数字创新生态国际化演进机理的过程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基于意义建构的技术创新失败项目价值识别研究
    李天柱, 马佳
    2023, 44(06): 117-131. 
    摘要 ( 32 )  
    失败的技术创新项目可能蕴藏着巨大的价值潜力,但识别其潜在价值确是挽救失败项目的首要难题。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生物制药产业的典型案例为样本,以“意义建构”理论为支撑,揭示了技术创新失败项目的价值识别机制。结果发现,技术创新失败项目价值识别机制可归纳为“个人意义建构—组织意义给赋”两阶段过程模型,个人意义建构阶段由“酝酿性因素—预建构”和“导火索因素—正式建构”两个环节组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能力、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创新独占性的调节效应
    张华, 顾新
    2023, 44(06): 132-149. 
    摘要 ( 103 )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范式已从封闭式创新转向企业与外部主体间的开放式创新,生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能力是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并塑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企业如何从创新中获利为逻辑线索,构建数字化能力驱动开放式创新的调节中介效应模型,利用353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与回归分析,实证检验数字化能力、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内在联系,并考察创新独占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以数字整合与数字重组为构成的数字化能力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内外部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时代提升企业绩效的一种重要动态能力;在企业创新活动的具体表现上,数字化能力通过推动开放式创新的实施这一中介机制促进企业绩效的持续改善;高水平的创新独占性不但为企业从创新中获利提供保障,而且会增强数字化能力经由开放式创新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转型协同机制研究——基于用户数据开放融合视角
    张小宇, 王冕, 李普超
    2023, 44(06): 150-167. 
    摘要 ( 58 )  
    数字化转型投入的外部性、功利性,输出的资源依赖性、不可预知性,以及用户需求日益多样性,倒逼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的建立。基于用户数据开放融合视角,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刻画当前政府引导、产学研方牵头、用户参与的“政产学研用”数字化转型现状,对数字化转型协同过程、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析。发现基于数据要素耦合的政产学研用数字化转型机制的建立是数据开放进程的必然产物,长期而言,以数据开放引导数字化转型机制建立应为首要战略选择。在此基础上,以汽车企业为例,对数据开放水平达到理想状态前的协同机制进行仿真分析,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系统存在路径依赖特征及自适应性,一定程度的主体参与势能尤其用户参与势能是主体间建立深度协同的前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存在适应性;第二,主体作用力具备有效性、必要性及条件选择性,协同主体加大对终端用户的激励会促进协同机制建立,基于系统内部资源形态转变的激励效果强于存在资源外溢的激励效果,行政手段干预效果强于经济手段干预效果,激励资本投入不足会削弱协同稳定性及有效性,兼具动态性及适应性的干预措施是转型机制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三,用户需求匹配强度通过价值转化率作用于系统路径演化,主体数字开发能力与用户需求表达能力的匹配程度决定价值传导效率,低于临界值的价值传导率对数字化转型协同机制存在阻滞效应。最后,从用户数据获取及开发视角,提出3点建议:开展数据安全治理,建立市场运行机制,加强主体需求把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小制造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嵌入性自主视角的案例研究
    娄淑珍, 杨淳羽, 王节祥, 施宇
    2023, 44(06): 168-182. 
    摘要 ( 85 )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背景下,基础薄弱、能力不足的中小制造企业,如何协调内外部资源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对此,研究围绕宁波澳玛特冲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系统剖析其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阶段举措,并提炼出一个嵌入自主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1) 中小制造企业需把握嵌入与自主的双轮驱动,逐步突破资源识别、利用和创新的瓶颈,以实现数据可视、高效互联和智能运维的数字化转型阶段性目标;(2) 企业应当推动“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双元嵌入”的逐步跃升,嵌入外部关系网络,构建资源获取体系;(3)企业在嵌入中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实现“集成式要素自主—重构式流程自主—自洽式系统自主”,以自主能力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推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