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包容性同侪生产:数字内容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
    吴欣桐, 张思
    2023, 44(09): 3-17. 
    摘要 ( 110 )  
    社会深度数字化转型让数量庞大、禀赋多样的市场人群成为数字内容平台生态系统的参与者。用户差异性扩大使得新型数字鸿沟问题突出,而用户基数增加使得平台生态系统具备了显著外部性并进一步放大了数字鸿沟的影响范围。基于可供性理论,通过探索数字内容生产中同侪生产模式如何嵌入包容性价值主张,进一步促进同侪生产模式基本构成与治理路径的共同调整。以快手为案例,对商业实践中已经开始发端的数字内容平台生态系统的包容性治理进行系统性剖析,形成“包容性同侪生产”。结果发现:在数字内容平台生态系统中,数字内容的同侪生产需要纳入包容性价值主张,在以市场和社会逻辑为核心的价值主张之间不断进行动态变化,完成价值共创和共享;提升技术包容度和用户包容度是包容性同侪生产的两种治理路径;生态系统中的平台和用户互动是包容性同侪生产能够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关键机制。包容性同侪生产是用户自发行动、平台理性设计与同步调整而形成的在线内容生产模式,更好地适应了数字内容平台生态系统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外部性风险;同时深化了现有研究对数字内容平台生态系统中用户之间、用户与平台的关系认知,拓宽了平台生态系统价值主张和包容性发展的研究进路,推动了同侪生产与包容性发展之间的共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数字原生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制研究——来自海尔的启示
    张娜娜, 蔡芸忆, 张文松, 臧树伟
    2023, 44(09): 18-29. 
    摘要 ( 62 )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应用数字技术改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成为非数字原生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价值获取与创造的关键。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中国家电制造业企业海尔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其数字化转型及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揭示非数字原生企业构建新型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基于数字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技术平台以及战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案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正是建立在上述组织基础、技术基础和战略基础之上。第二,管理变革是非数字原生企业建立数字化组织以及形成基于数字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基础的重要途径,案例企业通过管理变革建立无边界组织以及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基础。第三,技术平台是企业获取以及整合数字化资源、赋能生态伙伴的重要工具,能促进企业形成创新生态系统。案例企业正是通过技术平台汇聚数字化资源,以及向合作伙伴提供创新资源与支持性流程。第四,生态品牌战略为数字化情境下企业与生态伙伴确定价值共创方向提供指引,是非数字原生企业通过基于数字平台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基础。案例企业依据其生态品牌战略建设生态品牌和生态场景,并改善其与生态伙伴合作关系,进而提升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最终强化了其数字化转型成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创新与创业
    数字化转型能提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吗?——基于人力资本与双元创新的中介效应
    杨忠海, 党春晓, 李瑛玫
    2023, 44(09): 30-46. 
    摘要 ( 91 )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否切实提升其全员劳动生产率?采用文本分析法构造了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指数,以 2012—2019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检验了人力资本和双元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 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越能促进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位数回归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2) 企业的员工素质和高技能人才占比均是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中介;而相较于渐进式创新,数字化转型更多地是通过颠覆式创新提升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3) 异质性检验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相较于东部地区,数字化转型能够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产生更强的带动作用;与非消费行业相比,消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更能促进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意义建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组织能力的中介作用
    张建宇, 林香宇, 杨莉, 杨旭
    2023, 44(09): 47-66. 
    摘要 ( 62 )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企业拥抱技术趋势、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关键。现有文献虽然对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前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但是对于认知因素如何作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尚不明晰。鉴于此,基于注意力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视角,文章研究了组织意义建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通过对 411 家企业管理者的实证研究发现:(1) 组织意义建构能够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2) 系统能力、协调能力、感知能力均对组织意义建构与数字化转型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 组织结构惯性会弱化意义建构对系统能力的促进作用,且进一步调节系统能力的中介作用;组织认知惯性会弱化组织意义建构对协调能力的促进作用,且进一步调节协调能力的中介作用;而组织认知惯性对组织意义建构与感知能力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以上机制的揭示能够更好地从认知层面认识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并寻求化解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知识协同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稳定性研究
    石琳娜, 陈劲
    2023, 44(09): 67-81. 
    摘要 ( 57 )  
    结合产学研创新主体的知识属性与特征,根据产、学研双方投入的知识协同成本、获得的知识协同收益、知识协同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因素为基础,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探究创新主体的知识协同演化行为及其稳定性问题。构建产学研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模拟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个体及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研究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协同存在知识供需关系,双方投入的知识协同成本(知识贡献成本、知识溢出风险、知识加工成本)过高会抑制创新主体的协同意愿,不利于系统帕累托改进;资金收益与学术收益的增加会提高双方的协同积极性,而背叛收益与协同积极性呈负相关;合理的知识协同成本投入与知识协同收益分配、完善的知识资源共享机制、有效的知识协同激励与惩罚机制以及健全的法律措施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稳定运行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平台赋能国际新创企业成长的动态演化研究
    潘宏亮, 叶璐
    2023, 44(09): 82-96. 
    摘要 ( 43 )  
    数字平台提供的“即插即用”基础设施,打破了许多新创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障碍,催生了大量成立不久后便迅速开展国际活动的国际新创企业,提高了国际新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合法性,促进了国际新创企业在线快速扩张。基于数字平台的国际新创企业飞速发展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然而,鲜有文献对基于数字平台的国际新创企业成长轨迹展开深入诠释,更缺乏数字平台如何吸纳国际新创企业,并与之共创、互生以营造良好平台生态的研究成果。聚焦国际创业情境,以九家数字平台中的九家国际新创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遵循资源协同联动的理论逻辑,基于数字平台赋能视角分析国际新创企业成长的动态轨迹,研究结果发现:(1) 基于数字平台的国际新创企业成长轨迹呈现出“寄生—共生—互生—再生”演化过程,只有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国际新创企业才能较快地发现、捕获、利用国际机会;(2) 数字平台赋能过程是吸纳异质性参与者的过程,也是平台生态塑造的过程,更是价值创造与捕获不断平衡的过程;(3) 数字平台赋能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地位,而且强化了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相对于参与者的优势,致使国际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平台运营商锁定或入侵行为;(4) 数字平台和国际新创企业只有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形成大公司专业资源集聚的规模优势和小公司敏捷应变的灵活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政府与市场整合视角
    蔡双立, 张晓丹
    2023, 44(09): 97-113. 
    摘要 ( 54 )  
    在经济全球化、合作联盟化和企业发展创新驱动化的今天,开放式创新模式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基于 2009—2019 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从政府和市场整合视角探讨了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导向的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开放创新悖论下,基于社会福利效应最大化的开放创新需要政策的加持和促进,才会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而面对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竞争导向的开放创新比政策促进的开放式创新更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战略与管理
    拼凑式创新与朴素式创新组合视角下的BOP创新研究——创新绩效与BOP市场双元的前导作用
    薛捷
    2023, 44(09): 114-131. 
    摘要 ( 35 )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the pyramid,BOP)市场,但国内企业针对这一市场的 BOP 创新却一直没有得到现有研究的重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BOP 市场的开发对于我国制造业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双元性理论,将 BOP 市场开发分为 BOP 市场探索和 BOP 市场利用两种策略,并针对国内制造业科技企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 BOP 市场对于产品可负担性的要求,提出“拼凑式创新(应对创新资源不足)+朴素式创新(应对 BOP 顾客支付能力不足)”组合的 BOP 创新思路,进而构建“BOP 市场双元→拼凑式创新+朴素式创新→新产品绩效”的理论框架。基于对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科技企业的调查数据来进行假设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拼凑式创新和朴素式创新对于制造业科技企业的新产品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OP 市场探索和 BOP 市场利用也会正向作用于拼凑式创新和朴素式创新,在拼凑式创新中 BOP 市场探索的影响要比 BOP 市场利用更强;在 BOP 市场探索和 BOP 市场利用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中,拼凑式创新和朴素式创新会起到完全的中介作用,说明拼凑式创新和朴素式创新在制造业科技企业根植本土市场推进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知识势差的跨组织项目合作知识共享演化博弈研究
    肖昊宇, 郭鹏
    2023, 44(09): 132-151. 
    摘要 ( 27 )  
    在跨组织项目合作中,知识共享可以促进价值创造、提高合作绩效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但合作中各组织的知识位势不同,存在知识势差,进一步对知识共享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如何促成合作中的不同知识位势的组织进行知识共享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考虑知识势差的视角,分析跨组织项目合作情境下不同知识位势组织的知识共享策略选择问题,提取跨组织项目合作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考虑知识势差的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并求解,结合仿真分析,探讨各关键因素将如何影响系统的演化方向。结果显示,协同收益、知识保护程度、惩罚成本、知识吸收转化系数对组织知识共享有正向作用,知识共享成本系数对组织知识共享有负向作用。知识势差、知识共享程度系数、协同收益系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将有利于合作中的知识共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层次科学家的管理职务与科研论文产出关系研究:以院士为例
    汤超颖, 王安
    2023, 44(09): 152-164. 
    摘要 ( 47 )  
    院士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受我国具有资源倾斜特征的科技人才政策与制度化精英主义影响,院士不仅担当了科研领军者角色,还常兼任管理职务。基于科学社会学视角的地位权力理论,当选院士会带来“马太效应”,即地位优势带来的资源积累效应。分析行政任职这一社会性权力对院士科研论文数量、影响力与贡献度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 2005—2019 年 320 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与同期候选但未当选的 383 名科学家的索引论文、管理职务等数据,结果发现:当选院士促进论文影响力、降低论文贡献度;当选院士增加了科学家行政任职的概率,进而增加了论文的影响力并降低了科学家对论文合著贡献度。最后,就我国科研机构管理与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人力资源与管理
    领导谦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屈金照, 张丽华, 徐世勇
    2023, 44(09): 165-182. 
    摘要 ( 39 )  
    文章基于相对剥夺理论,通过分析 251 套、三个时间点的配对数据,探讨了领导谦卑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员工资质过剩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领导谦卑正向影响员工的资质过剩感,进而正向影响其越轨创新行为;员工的主动性人格负向调节了领导谦卑与员工资质过剩感间的关系,同时也负向调节了员工资质过剩感对领导谦卑和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